
郭正亮怒呛赖清德花莲勘灾喜笑颜开 救灾现场笑容引争议!9月23日,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台湾花莲县马太鞍溪堰塞湖发生溢流。截至25日上午10时,救援部门通报新增1人死亡,累计15人死亡、31人失联。目前,该堰塞湖的红色警戒尚未解除。

通常由地震、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堰塞湖被称为“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此次灾害表面上看是由台风暴雨引发,但由于堰塞湖形成已超过两个月且预警不到位,不少灾民认为这是一场人祸。

台湾网红“馆长”在社交平台评论称,一个月前台行政机构已经知道马太鞍溪堰塞湖的存在,并为此召开会议但未采取行动。他指责民进党在此期间忙于其他事务,导致如今严重后果。

台媒记者在灾区采访时发现,部分居民表示没有收到任何告警通知,当听到疏散通知时为时已晚。台湾时事评论员蔡正元批评民进党官员表现不佳,行政机构工作不及格。

根据台灾害应变中心的信息,今年7月台风“韦帕”过境台湾时带来大量降雨,造成马太鞍溪上游林地大规模崩塌、土石阻塞河道,形成了面积约110公顷、满水量约9100万吨的堰塞湖。8月13日,中国国民党团总召集人傅昆萁要求将花莲堰塞湖工程纳入特别条例,台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陈骏季承诺处理但评估认为无立即危险。

台湾因山地多、地势陡峭、地质破碎以及频繁的地震与台风成为全球堰塞湖高风险区之一。根据相关法规,堰塞湖管理主要由台当局负责,地方政府仅执行撤离与后续救援。这种垂直管理模式虽然建立了跨部会合作机制,但在预警时效和地方沟通方面存在潜在漏洞,降低了整体防灾效能。

在这次巨灾面前,林保署是否尽职尽责受到质疑。台湾时事评论员郭正亮指出,林保署没有制定相应的紧急应对措施,花莲也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待命而行。直到25日,台农业主管部门仍未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陈骏季表示,专家会议决定以水位监测来应对,如有危险性则及早让中下游居民进行预防性撤离。

目前,坝体虽已下切约105米,但仍蓄有至少1300万吨水量。救灾工作持续进行,防止危险再次发生。然而,绿营却玩起了政治攻讦的把戏。24日,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和中国国民党团总召傅昆萁在花莲视察灾情时,双方就撤离计划产生争执。傅昆萁批评民进党利用灾情谋取政治利益。
此外,赖清德25日上午抵达花莲勘灾,在安抚灾民过程中笑容灿烂,引起岛内舆论不满。民众和媒体批评其缺乏同理心。据台媒报道,即便没有台风或暴雨,马太鞍溪堰塞湖也可能在10月初自然溢流。当前,救灾避险依然是当务之急,各党派需搁置分歧,确保及时有效应对堰塞湖安全隐患,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